疫情下的保险业务: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受波动 健康险逆势增长
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(记者郭伟莹)疫情爆发,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。对于保险业务来说,不同的业务将会受到不同的影响。例如,车险、货物运输险将受到一定的抑制;健康险则有望逆势增长;营业/生产中断保险等将得到催生;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会出现波动。
抑制:车险、货物运输险
疫情对财险业务短期有着不小的影响,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《保险行业全景分析--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认为,财险业务将在短期内遭受较大的冲击,财产险中的车险受到新车销量、展业经营方面的限制,保费收入增长承受一定压力。航意险、交通意外险等消费因出行或旅游计划的大幅下滑也将会出现下降。
据中国银保信数据显示, 2020年1月23日-2月17日,全国车险累计投保查询量2.25亿次,同比下降约3.6%;累计签单量1300万笔,同比下降34%。
同时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、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,疫情的爆发会对正常的物流运输产生冲击,进而影响到货物运输保险的展业;企业开工推迟进一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,从而影响运输险保费规模。
另外,报告数据显示,从整个行业来看,行业前十的财险公司,除一家机构2月中上旬保费收入正增长外,其余业务规模同比均大幅萎缩。然而,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,财险业有望迎来需求拐点。
报告通过复盘非典疫情结束之后的行业表现,注意到当时的财险业迎来了一波保费高峰,环比增速为57.77%。认为,从长期发展规律来看,中短期保险销售具有逆周期性、利率的下降、信用风险的提高,将提升保险产品相对竞争力。
催生:健康险、营业/生产中断保险
报告显示,回顾历史数据,2003年“非典”疫情推动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,5至8月在“非典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间,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%、265%、158%、131%,疫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正常增速水平。
结合此次疫情来看,疫情期间全社会范围内的风险保障意识再度提升,疫情结束民众的正常消费逐步恢复后,保险需求有望迎来前期抑制后的再度迅速增长。疫情爆发后,消费者保险意识空前提升,健康险需求受到刺激,线上业务逆势增长。
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、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,疫情发展、企业复工潜在的风险等因素将催生营业/生产中断保险相关需求。
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显示,在企业相关保险方面,疫情的影响会进一步触发政府险(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责任险)、企财险(中小企业营业中断损失保险和取消保险)和责任险(雇主责任险)方面的需求。
波动:融资类信保业务
报告显示,受疫情影响,全国进入全民防疫状态,出行受限、延期复工,对经济、生活产生重大影响。报告预计融资类信保业务中,线上小额业务受影响要小于线下大额业务,主要原因有两方面。
从供给端看,出于疫情防控需要,金融机构在线下大额业务开展过程中主动营销、沟通的机会减少,影响开拓新客户,短期内对信贷投放造成一定干扰。同时,信贷业务营销工作受到影响,对优良客户的拓展会有所“松懈”,进而对贷款投放数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。
另外,金融机构延期复工,贷款调查、面审受到干扰,也可能会影响贷款的及时发放。而线上业务可以通过APP、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申请、审批、签约、还款等流程,最大限度减少线下接触频率,从而在展业方式上优于线下业务。
从需求端看,线上小额业务主要用于民众生活消费支出。受疫情影响,虽然短期内外出消费减少,但是考虑到民众收入下滑、刚性支出依然存在,且卫生、生活物资供需紧张导致短期物价抬升,报告认为线上小额融资需求或将受到刺激而有所提升。
变化:线上化、产品形态创新、数字化
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显示,此次疫情过后,保险行业会迎来三大变化。
一是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。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,客户的数字化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,而这次疫情越发加速了这一趋势。各种无接触、线上化、云端化行为爆发式涌现,以前难以想象的服务场景如今也已经出现,诸如在线法律调解、云端聚餐聚会、无接触快递等。